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

Google不殺伯仁,伯仁卻因 Google而死-原也網頁設計、網站規劃、網站行銷

  引用自http://wired.tw/2012/07/12/google/index.html
WIRED總編輯觀點



口述:戴季全 / 採訪撰文:張婉怡

在今年的Google年度股東大會上,該公司財務長(Chief Financial Officer,簡稱CFO)Patrick Pichette提到:「Google『可能』是全世界最大的硬體製造商之一。」
一個從軟體業務出發的公司,卻同時具備了硬體產製的強大實力,這個結果的背後,某種程度上印證了當前科技產業發展現況:軟體業主導著硬體業的發展。

原本,Google發展硬體業務只是為了提供更好的軟體效果。他們自己設計伺服器,藉由網路服務來提升價值(Value up),再以降低成本(Cost down)的思維將硬體外包出去。例如,Google的資料中心(Data center)是以貨櫃為單位,每個貨櫃裡可能有上千台伺服器,設計好之後就丟給廣達,由台灣或大陸的代工廠負責生產。

因此,當Google自己設計一個新的硬體架構,向上整合出一套完整的生產流程後,下游製造部分,只要找到能用便宜價格做出同樣規格的代工廠即可,不論是當初的伺服器,或現在的手機、平板電腦都是依循此道理。

為了要量產,大部分硬體廠都從降低成本出發;不過,軟體的量產只須透過複製,所以必須建構在提升軟體價值、散佈能量與應用範圍的基礎上。從這個觀點來看,Google添購硬體設備,甚至企圖掌握更高的硬體整合能力,都是為了讓軟體價值不被硬體規格綁住。

所謂的「最大硬體製造商」,恰好印證了一個現況:當前的科技產業龍頭即將由軟體廠接手。主要原因在於,既有的硬體廠沒辦法滿足Google的龐大用量,它乾脆向上整合。過去,福特汽車也曾這麼做,為了滿足大量的原料需求,福特買下一整個煉鋼廠和煉鋁廠,進行原物料整合,整合完畢後就成為它的競爭優勢。

這說明了一件事:市場主導權已經從硬體走向軟體,而沒有軟體主導能力的廠商,將逐漸失去其競爭優勢。

換句話說,現在的產業趨勢是由軟體需求帶動硬體需求,而不是硬體需求帶動軟體需求。不管是市場研發或技術研發,當一間公司缺少軟體研發能力,剩下的,可能就只有價格優勢。當Google不再只是個搜尋引擎公司,而是更專注於運用創新研發來尋找市場機會,它跨進新市場的每個步伐,不論成功與否,某種程度上都會產生破壞式創新,只是它現在踏入的剛好是硬體市場。

Google執行長施密特(Eric Schmidt)曾提到,當今科技四大巨頭包括Google、臉書(Facebook)、亞馬遜、蘋果(Apple)。我認為這四間公司就像世界的R&D中心,它們藉由研發所產生的產品附加價值很高,儘管過去也曾遇到失敗,但在失敗後,依舊鑽研著該如何創新,提高效率,再將創新轉化為市場機會。

由當前趨勢來看,Google做為軟體或硬體公司的界線似乎逐漸模糊,但在虛實整合的趨勢下,我們至少可以確定,它的關鍵能力來自軟體開發,核心價值就是它的創新能力。反觀微軟(Microsoft)、諾基亞(Nokia)、惠普(HP)、宏碁、華碩、HTC等知名大廠,這些公司的未來發展,倒是頗令人擔憂。


  原也網頁設計、網站規劃、網站行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